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优化工作模式,固化经验成效,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提质增效,按照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转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的通知》(冀教德育〔2020〕9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聚焦师生思想政治素质这一根本指向,运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塑造人这一根本方法,把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帮助师生牢固树立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意识,厚植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真挚情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系统解决好“爱谁”“信什么”这个核心问题,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二)目标任务
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工作
着眼新形势,对标新要求,立足新实践,紧扣“八个下功夫”,完善“八个子体系”,联动“三十个关键点”,以点成线、以线构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加快构建科学有效、运行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
(一)在明理笃志上下功夫,健全完善理论武装体系
1.加强政治引领。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到教育教学各方面,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予以抵制。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用好中宣部、教育部统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义》。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门课程,本科阶段安排不少于12学时,研究生阶段安排不少于6学时。研究生阶段开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研读选修课,本科生思政课专门安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和讨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大学生心灵,引导师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推动领导干部、国医大师、专家学者、各方面英雄模范人物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单位:宣传统战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学院、学生处、团委,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2.厚植爱国情怀。按照学校《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强化爱国爱校精神传统,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优势,尤其是中医药文化研究优势和大学文化成果优势,推出一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富有新时代气息的爱国主义精品力作和活动成果。深化爱国爱党系列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绵延民族血脉,滋养精神家园,定期举行集体升国旗、唱国歌仪式,有效利用重大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典礼、重要纪念日、主题党团日等契机和校史馆、中医药文化展馆等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责任单位:宣传统战部、学生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
3.强化价值引导。修订完善师生行为规范,做好学习、宣传和践行。综合运用理论学习、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环境滋养等途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深入开展各类英模人物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向学校抗击疫情先进典型的学习活动,广泛培育教书育人楷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辅导员年度人物、大学生年度人物等新时代校园好榜样,教育师生学习校史、践行校训、争当先进,接续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冀中医表达”。(责任单位:人事处、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统战部、各二级学院)
(二)在同频共振上下功夫,健全完善学科教学体系
4.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紧扣“八个相统一”和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六创优”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学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落实好领导干部听思政课制度,不断强化学校办好、马院管好、教师教好、学生学好思政课的政治自觉。把新媒体技术引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平台和网络集体备课平台(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信息中心)
5.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推动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推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成果。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计划,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加大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建设。严格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相关课程,优先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6.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出台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方案》,将课程思政目标有针对性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中设立课程思政专项,凸显“价值引领”,成立课程思政研究指导中心,积极开设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设立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编写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打造精品示范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国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研修,落实经费支持,加强课程思政经费保障。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探索推进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纳入二级单位年度教学考评和党建工作考评中,树立全员育人导向。探索在大学生学业考核中检验课程思政育人实效。(责任单位:教务处、人事处、各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7.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制定学校《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管理办法》,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在本科及以上学生中开设学术诚信相关专题讲座,积极参与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等活动。制定学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全方位推进科研项目育人、科研机构育人、科研成果育人、学术活动育人,积极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融合机制,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责任单位:科技处、研究生学院)
(三)在潜移默化上下功夫,健全完善日常教育体系
8.深化实践教育。将实践育人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大纲与规范,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系统设计,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不断丰富我校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五位一体”育人模式,严格落实实践教学学分、学时等相关要求,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为统领,推动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实践、国家安全集中教育、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出台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实训一体化相关制度,制定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总体规划,积学时、按学分、重实效。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等活动。持续打造双创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挖掘和编制“资源图谱”,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责任单位: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处、各二级学院)
9.强化劳动教育育人作用。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打造劳动育人模式,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勤工俭学、社会服务、就业实习等,将“劳动+”融入各类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不断增强师生对劳动、劳动者的尊重。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责任部门: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各二级学院)
10.繁荣校园文化。坚持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校史文化育人体系、大学精神文化育人体系内涵,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立项,培育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凸显新时代特征的校园原创文化精品。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发挥校园建筑景观、文物和校史校训的文化价值,充分展示学校文化遗产、厚重校史和时代风采,全面激活校园文化遗产育人魅力。(责任单位:宣传统战部、校团委、后勤处)
11.加强网络育人。办好国家网络安全周系列活动,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常态化开展网络文化节活动,引导和扶持师生不断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评价统计。加强网络新媒体矩阵建设,培育网络文化工作室,切实增强官方新媒体、易班网等阵地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责任单位:宣传统战部、信息技术中心、学生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学院)
12.促进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和通识选修课程。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4000 比例配备专业教师,全校至少配备2名。不断完善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等育人主体的作用,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夯实危机干预学生排查识别、“一生一档”、信息入库和跟踪帮扶机制。出台全校性、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培训方案,开展专职工作人员、兼职心理咨询师、兼职辅导员等工作队伍培训。完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室网格化建设,建立橘泉校区心理咨询室。强化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常态化开展全员化心理测评,优化心理咨询服务,提升预警预防、咨询服务、干预转介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责任单位:公共课教学部、学生处、各二级学院)
(四)在提升效能上下功夫,健全完善管理服务体系
13.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完善校纪校规,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机制,一体推进坚持和巩固制度、完善和发展制度、遵守和执行制度,不断提升办学治校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制度育人环境,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深入挖掘各管理岗位育人元素,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评奖评优,不断激发各类服务岗位育人功能。及时做好管理服务育人先进经验宣传推广,培育一批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示范岗。(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后勤管理处)
14.加强群团组织建设。促进团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抓实基层团组织建设、基础团务工作、团干部基本功修炼“三基工程”。推进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学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团委具体指导的工作机制。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完善教代会提案办理制度,全面推进“职工小家”建设,引导教职工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责任单位:校团委、校工会)
15.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以学生公寓各楼宇为模块,以宿舍为单位,建立集生活、学习、成长于一体的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推进社区文明、培育社区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社区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不断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实施“社区+”行动计划,积极构建社区+党建、团建、学业辅导、心理辅导、安全教育、社团文化等,推动将学校和二级学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后勤管理处、学生处、校团委、各二级学院)
16.完善精准资助育人。进一步完善精准识别对象、确定标准、设计方式、评定效果、导向育人的“五位一体”资助育人工作机制,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加强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化档案和动态管理。建设发展型资助体系。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助学贷款办理环节,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责任单位:学生处、各二级学院)
(五)在守土尽责上下功夫,健全完善安全稳定体系
17.强化学校政治安全。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坚定树立“政治安全是党和国家安全的生命线”的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定期开展形势分析研判。严格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加强对校内读书会、学术沙龙和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的管理,认真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渗透,防范校园传教活动。(责任单位:宣传统战部、组织部、安全工作处)
18.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国家安全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头脑工作要求,组织好军事理论课相关教学活动,不断充实教育内容,完善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深化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动,推动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师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不断完善师生出国(境)行前教育、国(境)外跟踪管理、回访工作管理机制。强化保密知识宣传教育,加强机密要害部位管理,积极开展情报信息调研和上报工作。(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安全工作处、宣传统战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19.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全面学习宣传贯彻《河北省学校安全条例》,强化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提高基础防范能力,深入实施学校安全“双控”机制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全面提升隐患排查治理水平。常态化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和维稳应急演练,加强大型活动师生安全管理,不断提升校园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身体健康。(责任单位:安全工作处、学生处、团委、后勤处、各二级学院)
20.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夯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责任考核,突出考核结果导向作用。完善预警预防、综合研判、应急处置、督查报告、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常态化召开稳定安全工作例会,分析研判安全稳定形势,加强重大决策稳定风险评估管理。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单位,不断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强化责任追究,倒逼工作落实。(责任单位:安全工作处)
(六)在德业兼修上下功夫,健全完善队伍建设体系
21.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构建全校齐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工作体系,加强对海外归国和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出台学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办法》,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培训轮训、实践锻炼等制度。充分发挥院士、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的示范带头作用,办好教学名师讲堂、研究生导师讲坛和教职工、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等。优先支持课程思政骨干教师参与相关专题培训计划和各类培训研修。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对失德教师的惩戒力度,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责任单位: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研究生学院)
22.配强建优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配优配强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分类分级做好干部集中教育和日常培训,着力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按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1%配备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每个二级学院至少配备1名组织员。进一步完善辅导员聘用方式和人事管理制度,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加强辅导员选配工作,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 配齐专职辅导员。实施“辅导员培训培养计划”,健全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实践培训、学位进修培训培养体系,构建学习、工作、研究“一体化”工作机制。建好辅导员特色工作室,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培育工作品牌和辅导员名师,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全面落实学校《专职辅导员行政职级聘任暂行办法》,出台《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施办法》,打通辅导员“双线” 晋升通道,为专职辅导员专设一定比例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责任单位:组织部、人事处、学生处)
23.加大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力度。不断厚植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底色”学院的鲜明特色和教学研究优势,推进有效转化为育人优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为重点建设学科,建成在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势学科。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名家。按照“六要”要求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研修培训,落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持续培育青年讲师团和学生理论宣讲骨干队伍,优化学校、二级学院青马班培训体系,加强对结业学员的长期跟踪培养。(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校团委)
(七)在问责问效上下功夫,健全完善评估督导体系
24.构建科学测评体系。按照上级最新要求,建立多元多层、科学有效的学校思政工作测评指标体系,明确责任主体,细化任务目标,实行分级管理,强化工作责任,不断完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实施机制。参照“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估、学科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职称评聘、教学科研成果评比最新指标,不断健全学校相关工作评价体系,全方位、立体式凸显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撑作用和重要地位。(责任单位:宣传统战部、组织部、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各二级学院)
25.完善推进落实机制。对照学校《实施方案》内容,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通过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等,切实推动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评估工作进展,及时整改短板不足,确保有序推进、逐项落实。(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宣传统战部)
26.健全督导问责机制。强化专项督导检查力度,把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作为单位和领导干部考核、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范围,以监督检查促进工作不断改进,质量不断提升。(责任单位:组织部、宣传统战部、纪检监察室)
(八)在组织领导上下功夫,健全完善工作保障体系
27.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 2 次专题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落实直接责任,校长和其他班子成员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和落实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主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和深入一线联系学生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系统设计,定期分析思想政治领域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统战部、教务处、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28.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按照二级单位党组织“五个到位”、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要求,强化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优化支部设置,加强班子建设,健全集体领导机制,提高议事决策水平。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强党支部书记队伍。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着重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深化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标杆院系创建、培育,推动基层党建全面创优。(责任单位:组织部、各基层党组织)
29.强化工作协同保障。整合校内外各方面育人资源,推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成效的凝练、宣传和推广,持续营造全校上下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生动局面,持续推进各单位、全体教职工把工作重心和目标落在育人上。严格落实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条件保障等刚性要求,统筹规划、合理使用、加强监督,不断强化育人导向。(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统战部、财务处,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30.加大工作经费保障。统筹财政补助资金以及学费等各项收入,足额安排经费,保障学校党建、团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按本硕博全部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的标准提取思政课专项经费;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设立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设立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按规定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按每名教工党员每年不低于200元、每名学生党员每年不低于100元的标准,为学校基层党支部提供活动经费。(责任单位:财务处)
三、工作要求
《实施方案》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设高水平有特色中医药大学的高度和全局,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全力推动落地见效。
(一)高度重视,提高站位
要牢固树立“讲政治、抓思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抓手,做好《实施方案》的学习领会,研究、细化任务举措,深入凝聚“一体化”育人合力。
(二)细化任务,明确责任
要聚焦育人主责主业,对照《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 压实压紧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领导责任,全面落实工作责任、监督责任,加强工作调研,抓住关键任务、核心环节,着力健全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创新性地解决制约改革发展的瓶颈和突出问题,确保各项任务举措都有人抓、有成效,有督查、有考核,深入动员“一体化”育人能动性。
(三)强化统筹,协同推进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职责分工,做到相互配合、协同推进,确保所负责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要坚持久久为功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围绕各项任务举措,做好系统设计,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有重点、有亮点、有看点,深入提升“一体化”育人质量。各部门、各单位要及时总结和上报好做法好经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